当前位置 : 主页 > 中医内科 > 低血糖症 >

餐后血糖比餐前的还低,这是怎么回事?

来源:武汉国粹中医馆阅读量:

温馨提示:由于篇幅原因,很多内容不能详尽,如果您或者您的家人有疑问,可点击此处进行咨询或直接拨打电话:027-88779992

  一般的糖尿病患者,都是餐后血糖比空腹(或餐前)高,但临床有时却遇到一些患者,餐后2 h血糖比空腹血糖低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?是测量不准确还是另有原因?

  武汉国粹中医专家表示:这样的情况确实会在临床遇到,虽然每例患者出现此情况的具体原因并不相同,但总结起来的可能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,谨供参考:

  标本采集及某些干扰因素的影响:如标本放置时间过长,或患者服用维生素C等,均会导致血糖检测结果偏低。

  应对策略: 采集后的标本不要搁置时间太长,夏天注意标本防腐,患者暂时停止服用维生素C等可能干扰结果的药物。

  降糖药物的影响:接受“三短一长”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,由于睡前中、长效胰岛素用量不足,或者用量过大(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),均可导致空腹血糖升高;三餐前短效(或超短效)胰岛素剂量过大,则可导致餐后血糖偏低。

  应对策略:加强全天候(尤其是夜间)血糖监测,在专业医师指导下,科学调整药物剂量,合理安排饮食及运动,保持血糖平稳。

  肝病对糖代谢的影响:慢性肝病患者空腹血糖往往正常甚至偏低,进餐后,血糖迅速升高,30 min即可达峰(>10 mmol/L),随后血糖开始下降,餐后2~3 h的血糖值可低于空腹血糖水平。这是由于肠道迅速吸收葡萄糖,而肝脏不能相应快速摄取葡萄糖,从而导致餐后血糖快速升高;2 h后,由于反应性胰岛素分泌增加,肝外组织利用葡萄糖增多,致使餐后2~3 h血糖值低于空腹水平。

  滋养性低血糖:滋养性低血糖主要见于某些胃切除术后的患者,由于其胃排空时间缩短,导致葡萄糖吸收过快,快速升高的血糖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,导致随后发生低血糖。典型患者可于进餐半小时左右出现高血糖,1.5~3 h出现低血糖,低血糖严重者可出现癫痫发作、昏迷乃至死亡。

  应对策略:少吃多餐,减少淀粉类食物的摄入,适当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,以减缓胃排空的速度。

  “糖尿病前期”或“2型糖尿病早期”伴发的反应性低血糖:患者空腹血糖正常或略高,“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(OGTT)”符合“糖耐量受损”或“2型糖尿病”,且往往在餐后3~5 h(即“下一餐前”)出现低血糖。其原因可能是患者早时相胰岛素分泌不足,导致餐后血糖轻度升高,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延迟分泌增强而导致低血糖。一般认为这是2型糖尿病的早期表现。

  应对策略: 改变生活方式,减轻体重,服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(或餐时血糖调节剂)可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。

  提示:餐后反应性低血糖一般出现在餐后3~5 h,而在这之前(餐后半小时左右)往往有一过性高血糖出现。因此,确诊除了根据病史及低血糖症状以外,5 h-OGTT试验(测空腹及餐后0.5、1、2、3、4、5 h的血糖及胰岛素)也非常重要,对进一步明确诊断很有帮助。

  特发性功能性低血糖:低血糖常发生于餐后2~4 h,症状一般较轻,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较短(15~20 min),多可自行恢复或稍进食即可缓解。临床表现以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为主,如心慌、出汗、面色苍白、饥饿感、手足震颤、软弱无力等,大脑缺糖症状(如意识错乱、抽搐等)较少见。多见于焦虑、紧张、情绪不稳定、神经质的中年妇女,进食高糖或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后容易诱发,发作时血糖可以正常或低至2.8 mmol/L(50 mg/dL),但不会更低。患者通常无糖尿病家族史,血浆胰岛素水平、胰岛素释放指数均在正常范围,能够耐受72 h禁食(这点可与胰岛细胞瘤鉴别)。特发性功能性低血糖的发病机制不明,可能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、胰高血糖素反应减弱、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有关。

  应对策略:避免进食可迅速吸收的单糖类食物,推荐低碳水化合物或高脂、高纤维饮食;对合并情绪焦虑、易激动、睡眠不佳的患者,可配合服用一些镇静安神、调节自主神经的药物(如谷维素等)。这类低血糖往往症状较轻,低血糖发作时,可立即吃些饼干、馒头之类的食物,不宜服用糖类食物,它虽然能迅速缓解低血糖症状,但也可进一步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,从而再度诱发低血糖。

名医热线:027-88779992

官方微信二维码
whgczyy

门诊时间:08:30-17:30(无假日医院)

咨询电话:027-88779992

医院地址:武汉市武昌区徐家棚街友谊大道三角花园陈家河小区1-3层临街商铺(湖北大学体育馆对面)

武汉国粹中医馆 版权所有